全国咨询热线
020-81630088

端午安康!来看看文物里的端午节

举办时间: 阅读量:186


又是一年仲夏,又是一岁端阳。端午节,也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、重午节等等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


品糯米香粽、观龙舟竞渡,这是人们过端午最为常见的习俗。可你知道,在古代,人们过端午还有哪些习俗吗?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一番。

1718004904585440.jpg



古人将农历五月视为“毒月”,将端午称为“五毒日”,在端午节期间,会着五毒图案的衣服或佩带香囊、系五彩绳等等来攘灾避恶、祈福纳祥。


早在汉晋时,宫廷便出现赏赐季节性服饰的做法,到晚唐五代以后,宫廷有赐端午衣逐渐成为一项固定的正式制度。端午衣物上的题材很多,多到让人难以想象,其中最主要的题材是艾虎和五毒,此外还有天师、金鸡和五瑞、龙舟等系列图案,它们被广泛用在各种衣物、首饰、配饰上。


1718004711142152.jpg

红地奔虎五毒妆花纱裱片


除了换上端午节令纹饰的衣服,腰间也会悬挂端午题材的香包装饰。清代《穿戴档》记载,乾隆二十一年传旨:“以后每年五月初一挂五毒荷包”。五毒袋内装丁香、木香和白芷等草药,外绣蜈蚣、蝎子、蛇、蟾蜍、壁虎等五毒图案。旧时端午习俗,佩带五毒袋以祛除毒气。


1718004690236241.png

清同治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


在汉《风俗通》佚文中还写有:“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,辟兵及鬼,令人不病瘟。”五彩绳从古时五行观念演变而来,以五色代表五行,相济相旺,驱邪迎吉。端午之时佩戴五彩绳,借助五行之力避五毒、辟阴邪祛病强身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。


徐扬端阳故事册之系彩丝.png

徐扬端阳故事册之系彩丝



民以食为天,中国的各种节日必少不了美酒佳肴,而端午的美酒是雄黄酒,端午的佳肴是各色粽子。

粽子又称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早在西晋时期周处的《风土记》中便有记载“俗以菰叶裹黍米,以淳浓灰汁煑之,令烂熟,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。”


徐扬端阳故事册之裹角黍.png

徐扬端阳故事图册第七开名《裹角黍》


粽子.png

在江西德安县博物馆,有一对粽子,产生于距今700多年的南宋,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粽子实物,也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粽子实物。




民谚有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,因此每至端午之际,老百姓常把插艾叶和菖蒲作为节日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叶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以防蚊虫,辟邪祛病。


悬艾人.png

徐扬端阳故事图册第五开名《悬艾人》


端午节还称“浴兰节”,在春日采集春兰曝干存储,待到端午日将其煎汤沐浴,是为“浴兰汤”;另也有用艾柳桃蒲之叶煎汤洗浴称为“百草水”,两者皆是以草药的清芬,使得皮肤清洁,不生疮癞,以达到驱虫解毒祛病的效果。


《南宋浴婴图》局部.jpg

《南宋浴婴图》局部




观竞渡,赛龙舟,这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。不论在宫廷还是民间,都有临水观龙舟的娱乐活动。古人重视端午,常以龙舟为创作题材。无论是历代丹青的描摹,还是各类器物上的描绘,都记录下了众多赛龙舟的场景,见证了这一源远流长的民俗传统。


1718004528710091.jpg


清 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五月竞舟


人们还会出门踏青,采集大量的花草、草药,然后开始斗百草。斗百草分为文斗、武斗两种方式。文斗比拼参与者的植物知识,认出更多植物者获胜。武斗则至今在一些地区依然有残留:两人分别拿住手中植物的茎,用力拉扯,断者为输。

清乾隆,金廷标《戏婴斗草图轴》.jpg


清乾隆,金廷标《戏婴斗草图轴》


端    午

追思过去、承载古人思想之精髓

也肩负希望、不断向前的节日

今天无论你身在何处

祝你端午佳节,安康快乐